陈先义:怀念“指战员”称谓 - 昆仑策
-
陈先义:怀念“指战员”称谓
2019-09-08
本人从军也晚,六十年代到一九七八年,对军队有个称谓了熟于心,至今想起来都觉得亲切和庄重,那就是对部队上下一律称“指战员”,其中含指挥员战斗员。不管你是军长师长团长连排长,干部一律一个标准称谓一一“指挥员”,而非指挥员者都是战斗员,但是所有指挥员在特殊的时间,也都是战斗员,比如在人员伤亡惨重时,大家每个人都是战斗员。在“员”之称谓下,上下平等,听着亲切,没有尊卑之别,绝无贵贱之分,指挥员战斗员,都是亲密的战友和同志。
当兵长了,才知道,叫指战员,是毛主席从井冈山就开始对这支新型军队相互关系的概括,从那时一直延续到本世纪七十年代,从来在称谓上避免强化官与兵的区别。如今你翻开毛选四卷,凡对部队称谓都是指战员相称。毛主席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打过长江去的作战命令,开头第一句话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同志们,中央军委命令你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听起来激情澎湃,上下同心。毛主席给志愿军的作战命令从来没有过什么官兵之称,都是“彭德怀司令员并全体志愿军指战员同志们”。这是何等具有人民军队特点。
若谈传统,我以为这个“指战员”称谓,就是我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就是我们军队内部关系的典型概括。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不管那个级别慰问我们,都是称我们什么部队指战员同志们,听着何其具有历史的厚重和万众同心的激情。
1958年,济南军区杨得志司令员在连队给战士们表演“绝技”但是,进入改革以后,这个从来在我们的军队语言中相传的词汇消失了。代之的是“官兵”。开始听着很不习惯,总觉得还是没有指战员叫着顺耳亲切。因此写文章时总是坚决地毫不动摇地写指战员。但是一俟见于报端或文件,总是被上级攺为“官兵”,有人看来,好象不强化“官”这个称呼,便无法证明高人一等似的。对此,我长期并至今依然反感且不习惯。
毛主席一次又一次告诫各级干部“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在制度上特别强调没有官兵差别,上下一致同甘共苦。这种传统让我们这代人深深怀念。据说改叫官兵,有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叫与国际接轨。其实在我看来,这叫以革命的名义废掉我们革命的传统。改革,如今在国人的理解中,似乎当作褒义词,其实在中国词典里,这个词是中性,因为改革有对有错,不一定都对,对了坚持改,错了就要改正过来。比如这个把指战员改为官兵,就不怎么对,因为它有悖于我军特色和传统。是在盲目引进和接轨的风潮下乱改瞎改的典型例证。这类乱改的事这些年不少。
这四十年,很多西方的、资本主义的、经济的文化的,等等,都是打着所谓接轨的旗号,把西方的一些腐朽东西盲目引进,把腐朽当传奇,把酸臭当新异,说实话,如今当我们方方面面证明我们很多东西承继传统比盲目照搬更适合国情时,看到接轨,我便十二分的仇恨和反感。接轨,有多少传统的优秀文化假以你的名声远去了消失了!有多少与中国同样的月亮却被误为比中国圆而被顶礼膜拜。实际这是典型的不自信。
官兵这个称谓虽然叫了四十年,可如今依然叫着不亲不热,听着不习惯,有距离感。距离在哪里?距离在于贼突出的那个官字,与军队传统有距离,拉开了与士兵的距离,拉近的是与旧军队西方军队的距离。
不管你给这个称谓冠以多么堂皇的如接轨样的字眼,我依然毫不动摇的厌恶它,我依然百倍喜欢毛主席给我们的定名“指战员”。
(作者简介:陈先义,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国家重大题材影视作品审查专家组成员。原籍河南兰考,北师大毕业,曾任后勤学院教员、解放军报文化部主编,2011年退休,现从事重大题材文艺研究。著有《为英雄主义辩护》《走出象牙之塔》《捍卫我们的英雄》《追寻丢失的精神》等十余部,另有报告文学、散文集《横槊东海》《战神之恋》《在统帅部当参谋》《中国军人看世界》等作品。其作品曾多次获中国新闻奖政府一等奖,全军文学创作一等奖。曾获全军具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一等奖。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自“新思想大视野”)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