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冬,他奉毛泽东之命,历经千辛万苦寻找到朱德部队,促成了朱毛的胜利会师。
□文/图 岳阳日报记者 聂琳
一张饱含深情的签名簿,表达了全党全军对他的深刻怀念,铭记着他“为人民扛一辈子长工”的丰功伟绩。
何长工(1900-1987),原名何坤,湖南华容人。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军事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湖南长沙甲种工业学校,去北京长辛店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在法国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去比利时做工。1924年回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5年在湖南南县、华容从事学生运动,曾任新华中学校长。1926年秋任华容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
1927年湖南马日事变政变后,何长工遭受反动派通缉,他来到武汉。毛泽东将他原名何坤改为何长工,勉励他“为人民扛一辈子长工”,并安排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同年9月,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他与杨立三等设计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三湾改编时他任卫生队党代表,成为人民军队最早的政治工作者,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
何长工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创始人之一。他是朱毛会师的关键人物,1927年冬,他奉毛泽东之命,历经千辛万苦寻找到朱德部队,促成了朱毛的胜利会师。此后,历任红四军二十八团党代表、三十二团党代表兼中共宁冈中心县委书记,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中共湘赣特委委员、前敌委员会常委等职。1929年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他率赤卫军配合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坚持井冈山斗争。是年井冈山上连下四十多天的大雪,平地积雪数尺。困境中的红军将士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面对敌军二十一个团的进剿,何长工毫无畏惧。在黄洋界一场激战中,哨口不幸失守,敌人像蝗虫似的蜂拥而上。何长工带领所属部队,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解下绑腿,从悬崖峭壁中获得新生。然而,何长工的腿却在这场生死搏斗中,留下了终生的残疾。
何长工是我党功勋卓著的教育家之一。曾在红军时期创办红军大学,后任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校长兼政委、总校教育长、副校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大学代校长。1948年4月出任东北兵工专门学校(沈阳建筑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前身)校长,并亲自为学校选址。解放后又创办了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学院(现为北京理工大学)。来到地质部(现为国土资源部)后,他首先从正规院校抓起,培养新中国的地质人才。为此,何长工亲自抓选择校址、师资调配、建校规模、重要基建物资供应等。他奔走往返,争取学校所在地省、市领导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建校进程。仅一年时间,新中国地质教育的最高学府——北京地质学院(现为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教学楼竣工,学生们进入新校舍上课。1956年,何长工在西南重镇成都建立成都地质学院(现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筹建期间,何长工亲赴成都督战,一住就是好几个月。在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的大力支持下,建设速度出乎意料,做到当年筹备,当年建设,当年开学。这种建设速度不仅是中国地质教育史上的奇迹,而且在我国其他行业院校建设史上也是没有先例的。接着,何长工又先后领导创办了南京、武汉、重庆、长春、西安、宣化、北京、郑州、广州、昆明等十所中等地质专业学校。地质教育高、中级成龙配套、地区分布布局合理,呈现出勃勃生机。
何长工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重工业部副部长兼航空工业局局长、代部长、地质部党组书纪兼副部长。1975年10月任军政大学副校长。1977年12月任军事学院副院长。他是中共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9月至1985年9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85年秋,德高望重的何老,积极支持党中央能上能下的干部政策,多次向党中央打报告,主动让贤,退居二线,在全党作出了表率。
何长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1987年12月29日,何长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胡耀邦、温家宝、董其武、萧劲光、迟浩田六十余名中央领导人出席了何长工同志追悼会,并亲笔签名。2000年,华容县博物馆竣工开馆之际,何长工家属将此签名簿捐赠给华容县博物馆,经湖南省文物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签名簿共二本,大小相等,长32厘米,宽23厘米,一本封面和封底均为草绿色低绫饰圆圈纹图案;另一本封面和封底为黄色底绫饰植物花纹。中间纸张均为一长方形白色宣纸折叠而成,题字均为毛笔书写。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昆仑策网”!
(作者系岳阳日报记者 ;来源:岳阳日报 | 岳阳网)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