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被秦国打残了,其他六国为什么不效仿秦国变法? - 昆仑策
-
都被秦国打残了,其他六国为什么不效仿秦国变法?
2019-03-27
李悝去世那一年,卫鞅出生了。
卫鞅原本是卫国没落贵族,少好刑名之学 ,曾有在当时国力最强的魏国丞相公叔痤府上当中庶子的实习经历,虽然职位不高,但过人的才学丝毫不能掩盖他不灵不灵闪着的耀眼光芒,卫鞅当之无愧称为公叔痤眼里最亮眼的仔。公叔痤曾极力把卫鞅推荐给大魏王,可是缘分就这么神奇,他俩擦肩而过了。
这时,秦孝公的一纸《求贤令》让卫鞅怀揣李悝的《法经》踏上了西去的道路。三次面试,成功捕获正急于改变国运的秦孝公的心,二人携手,在秦国进行了深彻变法,这就为秦国后面开挂逆袭奠定了坚强的基础。《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这样写“秦用商鞅,国富兵强”,列国尝尽秦国恐怖的战斗力,曾有学者根据《史记》记载对商鞅变法后的秦军对六国军队的斩首数做过统计,估算为斩首180万人左右。
既然秦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商鞅变法,为什么其他国家就不效仿变法,也让自己翻身农奴把歌唱呢?
遇商鞅难
遇孝公更难
都说商鞅是不世出的大才,可要是没有秦孝公对他的信任和支持,为他做变法坚强的后盾,恐怕变法就不会那么轻易成功。
事实上,在商鞅变法之前,列国已经经过了一轮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都让这些国家曾经走向巅峰,和商鞅几乎同时变法的,还有韩国的申不害变法,也让韩国赢得了历史上少有的高光时刻。
但这些变法,都没有触及根本,稍有红利便浅尝辄止,这与变法背后支持的君主密不可分,毕竟变法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势必会动传统贵族的利益,有着不小的阻力。
可以想象的出,卫鞅在秦国推行变法,秦孝公顶受的压力有多大,重臣疑议,氏族施压,时不时地暗中搞点破坏,阻碍变法的前行。尤其是渭水大刑、太子触法,商鞅之所以以凌厉坚决的态度执法护法,这与秦孝公的信任与支持密不可分,因为他知道,只有变法,才是秦国唯一的出路。
他国忙打仗
我闷声发大财
商鞅变法分为两次,历时近二十年。在战国,秦国怎么能有这么长时间去安心求发展,这与它的宿敌魏国密不可分。
可能魏国都觉得打秦国没有什么油水,就转过身去陷入了中原争霸之中,秦国抓住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不用将全部心思放在防卫这个老邻居身上,可以埋头搞生产、练新兵。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魏国损兵折将,从战国初期的超级大国也一步步没落,齐国上位。韬光养晦许久的秦国出击魏国,魏被迫割地求和,秦国的命运就此改变。
想要深彻变法,相对平稳的国际环境必不可少,而战国中后期,国际关系瞬息万变,已然通过变法强大的秦国,像一部开足了马达的战争机器,在剪灭六国、统一天下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又怎会给其他六国变法图强的机会?
重症用猛药
秦国穷啊
秦国地处西隅,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民风淳朴,不崇文礼、经济结构单一。秦也并非西周开国时的老牌诸侯国,接受中原文明程度并不高,变法给王室和贵族阶层带来的利益创口不像六国那么深,说白了,秦国贫穷,更容易重新洗牌。
管仲曾说,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诎;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所谓穷则思变,重症用猛药,商鞅正是利用秦国的贫穷落后,利出一孔,将“斩敌首与功名富贵”相挂钩,才激发了秦人的战争热情。
反观他国,齐、韩等诸侯国的手工业及商业等都极为繁荣,国家富强,他们对变法的渴求度自然没有秦国那么迫切,也不会有那么深彻的变法,变法自然不可能朝着 “利出一孔”的政策。
文章来源:公众号《大秦帝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