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反对突出个人,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形成一种可贵的历史观。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最后一天进行了两项选举:选举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同时,通过了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
离开国大典仅剩20小时,会议结束,大会工作人员仍在紧张计票。毛泽东亲自招呼大会400多名代表乘车直奔天安门广场,出席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纪念牺牲的革命先烈们。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刚刚成为既定国策中的重要部分。
前排从右到左依次为毛泽东、朱德、贺龙
这些代表里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贺龙、粟裕,还有宋庆龄。奠基仪式没有什么布置,在傍晚6时的天安门广场,代表们就只静静地、肃穆地站着。
“我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接着,毛泽东宣读了他亲自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执锹填土,毛泽东身后依次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朱德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贺龙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粟裕大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伯承元帅。
对于第一个国家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参与者们付出了大量心血。
“挥斥方遒”的毛泽东在对待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恭肃与谦敬,亲笔题字两张后,他叮嘱工作人员:多请专家们提意见,问问哪一幅可以用,也可以从中选取单个字重新编排,如果认为写得不好,还可以重写。
为写好碑文,那段期间,周恩来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一遍碑文,前后共写了40多遍,最后挑选了自己最满意的一篇。为此他还专程到工地,诚恳征求设计处处长刘开渠的意见:“怎么样,行不行?”刘开渠看后说:“从前只看过您的题字,还没有看到您写这么多、这么工整的书法作品。”

周恩来亲手撰写的碑文
为了保证300年不变色,碑题、碑文共用黄金132两。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座无名之碑,缅怀了19世纪到20世纪的百年间,中国土地上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而献身的志士仁人。然而八块浮雕里,没有一个能够指认出的具体人物,《虎门销烟》《金田起义》原有林则徐和洪秀全等人的身形,甚至有的浮雕还包括一些当时仍然健在的人物,因为毛泽东主席反对突出个人,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后来这些“个人英雄”都被拿掉,形成一种可贵的历史观。
十幅浮雕按照历史顺序从碑身东面开始,依次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两侧,另有两幅《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性浮雕。为了让浮雕人物形象逼真,每个人物都是先做泥塑人体,然后再穿衣服。泥塑人体都用真人模特作参照。当时的工作人员王卓予回忆,有段时间每天会在北京广安门的“人市”挑一两个农村人和城市人。“要塑农民就找农民,要塑解放军就去部队找战士。而且要穿真军装,拿真枪,有些战士不愿脱就穿条短裤。”人民英雄纪念碑从1949年奠基到1958年建成,历时九年。其中的过程可谓充分酝酿,发扬民主。当时的设计方案通过竞赛产生,用一年多时间,公开面向全国征集意见。从各地汇聚而来的240多套设计方案中,最终选出三个,1951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奠基地点陈列了出来:一个1∶5的大模型和两个小模型,广泛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浮雕定稿前,兴建委员会曾停工三天,组织十万人到广场上观摩提意见,然后集中意见加以修改。
纪念碑的出现,让天安门广场的功能在集会、庆典之外,增加了一层悲壮的祭奠含义。纪念碑奠基65年后,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如今每一年,从国家领导人到各级干部群众,对烈士的纪念,将随着空中的电波信号和互联网上的电子比特传向四面八方,汇入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
纪念碑石料的采运耗时七个半月,前后共有七千余名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图为1953年,工人们搭建移动铁轨,将厚达3米、重达320吨的石料从青岛浮山采石场搬运至青岛火车站。一路上为此拆掉了五间民房,一天走不到1公里,30公里的路程用了34天。
1956年,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的干部们在建设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合影留念。这个团队里集结了全国17个单位的行业专家,其中有茅以升、范文澜、刘大年、林徽因、梁思成等人。
烧鸦片——鸦片战争 一八四零年至一八四二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 一八五一年至一八六四年
武昌起义 一九一一年
五四运动 一九一九年
五卅运动 一九二五年
八一南昌起义 一九二七年

游击战 抗日战争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五年 
胜利渡长江 解放全中国 解放战争 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九年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昆仑策网”!
(来源:“东方红啦”微信公号)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