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有必要重温列宁的问责
1922年3月18日,列宁给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决定给莫斯科委员会以“严重警告处分”。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列宁对一级党组织启动了集体问责。
堂堂莫斯科市委到底怎么了?
此前,俄共(布)中央和列宁本人收到了大量群众来信,举报莫斯科苏维埃中央房产局一些负责人,伙同莫斯科公用事业局局长、共产党员索韦特尼科夫徇私舞弊,侵犯国家和群众利益。调查证实了群众的举报,但在处理当事人过程中,却出了意外。
3月14日,俄共莫斯科市常务委员会召开有莫斯科苏维埃主席团参加的会议,指责中央的调查结果“缺乏根据”,决定“重新审查”该案,实际是用拖的办法包庇干部。
列宁大为震怒,当即给政治局写了这封著名的信,除了对莫斯科市委进行严厉问责,还建议“在报上”对莫斯科苏维埃主席团“狠狠训斥一下”,即公开曝光。在俄(苏)共历史上,如此追责极其罕见,发人深省。
当时,十月革命胜利仅5年,内战和饥荒交织,民生一片凋敝。如果党内出现腐败,人心必然离散,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全世界进步人类的祖国”注定走不远。
列宁对此早有清醒认识,他把贪污腐败列为国家的三大敌人之一,为保持党的纯洁性采取了许多措施。
一是在1920年建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定位是“真正体现党和无产阶级良知的机构”,开创了执政的共产党纪律检查工作的先河。
二是教育和培养了大批廉洁奉公的党员干部,像粮食部长瞿鲁巴被饿晕这样的事情,当时在党内不足为奇,瞿鲁巴正是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中瓦西里的原型。
三是对腐败分子强硬如钢,红线清晰,螺丝紧拧。他甚至主张,“凡试图对法庭‘施加影响’以‘减轻’共产党员罪责的人,中央都将把他们开除出党”。
莫斯科市委公然违犯政治纪律庇护腐败干部,说明它对自身的政治职责缺乏起码认识和担当。如果默认恶例不加纠正,必然形成风气,结果将不可收拾。作为无产阶级的大政治家,列宁在信中愤怒地斥责道:“执政党竟庇护‘自己的’坏蛋!!真是可耻和荒唐到了极点。”对莫斯科市委及市苏维埃主席团祭出严厉而公开的纪律处分,证明了列宁大山一样的政治信念和决心。
历史是由经验和教训两个部分组成的。苏维埃政权从步履蹒跚的婴儿成长为威震天下的巨人,关键在于列宁和他领导的政党赢得了人心。此后苏共反腐败这根弦逐渐变成烂面条,对恶劣党风和严重腐败的无原则宽容,让民心如沙漏一样悄悄流失,发生列宁担心的颠覆性后果只是时间问题。
列宁的担忧和苏共的教训令人警醒。在长期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党风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和大扫除式的反腐决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得罪少数人还是多数人的政治数学题;中央反复强调强化主体责任、严肃责任追究的政治任务,是遏制腐败滋生蔓延的对症良药。为学深悟透中央战略意图,重温列宁93年前写的这封信,回顾他履行主体责任的雷霆举措,是有益和必要的。
(原载:2015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附录】
列宁就惩处犯罪的共产党员问题给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48](1922年3月18日)
致莫洛托夫同志并转政治局委员
莫斯科委员会(包括捷连斯基同志)事实上包庇应该绞死的犯罪的共产党员,已经不是头一回了。
这样做说起来是由于犯了“错误”,但这个“错误”的危险性极大。我建议:
1.采纳季维尔科夫斯基同志的建议。
2.宣布给包庇共产党员(包庇的方式是成立特别委员会)的莫斯科委员会以严重警告处分。
3.向各省委重申,凡试图对法庭“施加影响”以“减轻”共产党员罪责的人,中央都将把他们开除出党。
4.通告司法人民委员部(抄送各省党委),法庭对共产党员的惩处必须严于非党员。
凡不执行此项规定的人民审判员和司法人民委员部部务委员应予撤销职务。
5.委托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在报上对莫斯科苏维埃主席团狠狠训斥一下。
列 宁
3月18日
附言:执政党竟庇护“自己的”坏蛋!!真是可耻和荒唐到了极点。
载于1962年11月20日《真理报》第323号
【注】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45卷第53页
[48]这里说的是莫斯科苏维埃中央房产局舞弊一案。对该局舞弊行为的大量申诉中,有些是寄给列宁的,所以人民委员会办公厅(阿·阿·季维尔科夫斯基)直接参加了对该局的检查。检查证实,中央房产局的一些负责人伙同莫斯科公用事业局党员局长索韦特尼科夫徇私舞弊。但是,3月14日俄共(布)莫斯科市常务委员会召开有莫斯科苏维埃主席团参加的会议,却认为检查的结论缺乏根据,并决定将此案移交给新成立的党的特别委员会去重新审查。季维尔科夫斯基在3月15日给尼·彼·哥尔布诺夫并转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的信中,把这个决定称作是“以超等的手段葬送整个案件”。他着重指出,这个决定与列宁关于无情追究“官僚主义的匪徒行径,特别是如果干这种事的是混入党内的不良分子”的指示背道而驰。他请求取消这个决定,将罪犯交法庭审判。为此列宁写了这封信。在寄发时,列宁在信上批道:“瞿鲁巴和李可夫阅后交哥尔布诺夫立即转发”。——53。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综合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