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华为公司的全员持股 - 昆仑策
-
胡懋仁:华为公司的全员持股
2021-09-21
前些日子,看到有一条视频,是讲华为精神的。听起来很不错,只是时间短了一点。其中提到华为全员持股这一段,我很感兴趣。但在视频里,涉及到的时间短,内容也太过简洁。后来就找书来看。在图书馆找到四五本书,谈到华为公司全员持股的只有一两本,而且讲得也很简短。这些书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华为如何突破重围,如何激励员工,如何对客户负责、为客户服务这些方面。当然,这些方面也很重要。只是我更关注全员持股这个话题。
年轻时,看过左拉的小说《萌芽》,其中就讲到有一个年轻人,要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现象,他一直在努力奋斗,最后建立起自己的企业。但是他并没有把企业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也没有把自己当作企业的老板。他在企业走上正轨,而且效益非常好的时候,把企业的全部股份分给了工人们。这个情节当然是左拉的想象或者幻想。在现实资本主义社会当中,是几乎不存在这种可能性的。
在车尔尼雪夫斯基所写的《怎么办》里,女主人公薇拉也是开办了一个工厂。工厂在她的领导下发展得很不错。但后来,她为了要跟自己的丈夫吉尔沙诺夫医生相比肩,也要去学医,就放弃了对工厂的经营和管理。她把工厂的全部股份也都送给了厂里的女工们(她的厂里几乎都是女工),成为一个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当然,无论是左拉,还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的情节在当时的时代里都是虚构的,不可能成为现实。英国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也曾经在北美大陆上要搞出来这样一个试验地,大家都参加劳动,都参加产品的分配,都是企业的主人。但这样的实验很快就失败了。
至少在左拉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看来,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将企业股份全员分配给每个员工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当然,这样的设想在当时是可贵的,但也是天真的。没有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之前,这样的设想不可能成为现实。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施了土地改革政策,大批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然而,在小农经济的环境下,分到了土地的农民很快就出现的贫富分化。有些农民因为缺少足够的劳动力,有地也种不过来。这些农户就有可能把多余的土地卖给有更多劳动力的中农。有的农民因为家庭成员患有重病。为了治病,他们不得不卖掉分来的土地,拿这笔钱去看病治病。这样本来平均分来的土地,就有可能再次集中在少数农户的手里,形成新的贫富不均。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农村的共产党员们主动站出来,成立了互助组,帮助这些再次失去土地的农户。这种互助合作的做法帮助不少贫困农户度过难关。后来互助组就发展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们拿出自己的土地、农具、牲畜等入社。这些入社的资源就成为农户所持有的合作社中的股份。秋后分红,一部分收入是按付出的劳动量的多少来进行分配,另一部分则按照所持股份的多少来进行分配。虽然这不能算是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体,但至少也算是个半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体。
到了高级社阶段,按生产资料入股分配的方式逐渐淡化了,农民分配都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但是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里,所有的资源归全体社员所有。所以,尽管没有持股一说,但所有制关系是很明确的。所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就属于比较纯粹的社会主义劳动集体所有制经济体。
人民公社在最初阶段,走得有点过,搞一平二调,按劳分配的原则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后来,这个问题被纠正了过来,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实际上是退回到高级社的阶段。目前的农村,真正完整地实行社会主义劳动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农村还不是太多,至少还没有普及到全国。然而总的看起来,实施有效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农村一般都要比没有实施有效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农村要好一些。
再回到华为。任正非在说到全员持股时这样说:“公司的竞争力成长与当期效益的矛盾,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动力,但也会形成破坏力。因此所有矛盾都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管理者与员工矛盾的实质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公司考虑的是企业的长远利益,是不断提升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员工主要考虑的是短期利益,因为他们不知道将来还会不会在华为工作。解决这个矛盾就是要在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看起来,实行企业全体员工持股的出发点不并复杂,就是要解决企业长期利益与员工眼前利益之间的矛盾。但是如果我们细想起来,哪一个私营企业不存在着这样的矛盾?这种矛盾是普遍存在着的,任何一个私营企业都无法避免。但对于这个问题,对于这个矛盾,其他私营企业,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企业,包括规模巨大的跨国集团在内,哪一个公司能够解决这种矛盾?这几乎都是做不到的。当然,这类私营公司根本就不想解决这类矛盾。员工与管理层,或者更准确地说,员工与老板,再抽象地说,是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那里,根本就是无法调和的。这个矛盾是根本解决不了的。
华为用全员持股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很了不起。这说明,华为的任正非想的不是我自己能挣多少钱,而是企业有没有能够发展到更为长远的潜力和动力。没有这个长远的潜力与动力,华为是不可能走得更远的。华为早晚就会完蛋。任正非正是从企业本身的利益出发,不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才考虑到使用全员持股的办法。可以说,这个办法确实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样一个其他非公企业永远都无法解决的矛盾。
在任正非推行全员持股的时候,很多人不赞成、不理解,认为这是很不靠谱的做法。但任正非不这样想,现在事实证明。任正非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些对他的批评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在那些反对者看来,办企业就是要赚钱。你现在把企业赚来的钱都分出去了。你这个老板不是白干了吗?
或许任正非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全员持股的做法,不但解决了企业自身发展中的难题,而且他提出了一个更加伟大的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方式。在一般私营企业里,任何效益和利润,都是老板拿大头,员工分点汤汤水水。员工是被雇佣者,老板是雇佣者。这就是雇佣劳动的必然。然而,任正非搞出全员持股的做法,员工的雇佣思想存在的基础被大大地削弱了,雇佣劳动关系不能说完全消失,但至少也是被大大地淡化了。老板拿到的钱不少,但也并没有太多,而员工们所拿到的利润分红也相当可观。或许在华为,员工与老板之间在收入上的差距依然存在,但肯定没有达到所谓天壤之别。谁能说这不是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
如果在全国范围内,不是说所有的民营企业,那怕先有百分之一的民营企业,都实行全体员工持股的方式,那么企业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将会得到怎样的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将来会呈现怎样的高涨?怠工的现象是不是会大大地减少?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是不是会大大地增加?? 这是不是一种共同富裕的方式?
如果在民营企业中,实行全员持股的超过百分之一,比如达到百分之十,达到五分之一,或者达到三分之一以至于二分之一,中国民营企业将会出现一个怎样的局面?这是不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大好局面?在这种情况,何愁共同富裕的道路走得特别艰辛?
当然,华为有这样的心胸,任正非有这样的心胸,而更多的民营企业家未必就有这样的心胸。其实,如果他们办企业,更是为了让企业长久的持续发展,这一条道路是非走不可的。如果只是考虑老板自己能拿多少钱,而任由前面所提到的矛盾存在下去。那么中国的民营企业别说发展了,至少倒闭和破产的比例是要高出不少的。
当年,在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很多资本家愿意把自己的企业交出来实行公私合营。因为当时,国家由于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银行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支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而这些中小企业如果拿不到银行的贷款,确实必死无疑。
于是大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中小型企业纷纷表示,愿意实行公私合营。因为这是他们保留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企业的最好出路。如果还是自己一个人硬撑,自己的企业难免可能倒闭。如果实行公私合营,虽然自己拿到的利润要少了许多,但企业能够生存下来,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这多少比看着企业走向垮台要好得多吧?那么,如果我们今天的民营企业家也能看到这一点,即看到实现企业全员持股,会调动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会有更大的动力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这比任何其他的激励机制或许会有更高的效能。
【相关阅读】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北航老胡之闲话”,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